A-SOUL成员圣诞合照。图源:A-SOUL直播间截图

  最近发生了一件魔幻的事情。5月10号下午,虚拟女团A-SOUL的成员珈乐突然宣布进入“休眠”状态。接着,粉丝们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:自己的虚拟偶像在舞台上元气满满,而她们的“中之人”(即幕后的扮演者)却因为超负荷工作而一身伤病,还从粉丝的打赏里拿不到多少分红。这很难不让人想到一句话——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

  A-SOUL出道的时候,乐华娱乐的老板杜华说:她们是永不塌房的,永不谈恋爱的,永远爱杜妈(即杜华)的,24小时工作的。这话可谓细思恐极——这是在把虚拟偶像跟中之人切割开来,和“皮套”(即虚拟形象)划上等号。

  对公司来说,虚拟偶像更像是一场技术试验。一个虚拟偶像,是中之人、画师、技术、运营等人共同打造的。这就像废除丞相、权分六部,把一个角色给区块链化了。一张有辨识度的脸在娱乐圈里是很重要的,如果没有了外表这个标志性的特征,哪怕角色再红,也只是中之人的职务作品。中之人离开了皮套,就像脱离了肉体的游魂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“没了平台,你什么都不是”。

  所以,虚拟偶像是很好控制的,他们不会在走红之后自己单飞,带走在团里积攒起来的人气。正是因为这样,中之人的劳动价值也往往会被轻视。而不得“开盒”(即暴露现实身份)的老规矩,也让中之人的困境被隔绝在人们的视野之外。去年玲娜贝儿爆火的那段时间,它们的中之人就被曝工资不高,而且还经常面临中暑和劳累过度的风险。

  但是,偶像这个行业里,最珍贵的还是粉丝投入的情感。之前,我有个朋友邀请我去看她喜欢的一个女团的演出。看完之后,她问我感觉如何,我有点欲言又止。她笑着说:“她们的唱跳水平确实一般,但是我粉了这么多年,在台下看着她们,总有一种家长看着孩子在学校文艺汇演上蹦蹦跳跳的感觉。这种一路同行的陪伴,让我觉得很温暖。”

  能唤起情感的“人味儿”,始终是技术替代不了的。现在大家已经对虚拟人司空见惯,早就不是推出一个初音就能火遍全球的时代了。前段时间,有个叫“秦佑之”的虚拟人上线之后,团队铺天盖地地做宣传,热搜评论区里真人没几个,倒是肉眼可见地挤满了机器人号。有个网友的调侃特别搞笑:“虚拟人的粉丝也是虚拟的吗?”说白了,你一个AI做得再怎么逼真,如果没有情感,没有故事,跟一个美人雕塑有什么区别?当技术崇拜退潮之后,文化产业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人的身上。大家宁可偶像退团,也不希望中之人在皮套下强颜欢笑,这是一种很本真的人性关怀。

  跟大家分享一个A-SOUL的名场面:在一场直播读粉丝来信的活动中,成员嘉然的中之人被一篇感叹自己生活窘迫的小作文打动,一边读一边止不住地啜泣;而皮套却做不出哭泣的表情,依旧是笑容满面。最后,嘉然转过身去,用双手不停地擦眼泪——这一幕打破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那堵墙,让观众们意识到虚拟偶像的背后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当她看到粉丝一直加班到大晚上,最后只吃了一块半生不熟的鸡胸肉时,也会因为共情而落泪。

  讽刺的是,当公司试图把虚拟偶像打造成完美的空中楼阁时,打动观众的却是超出预设的“圣嘉然之泪”。正是这一滴屏幕后面的眼泪,给虚拟人赋予了灵魂。人的大脑,人的复杂情感,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密的设计。如果过度崇拜技术而忽视了人的价值,这样的本末倒置终将让我们被技术反制。(南方网王沛容)

编辑:曹晓静   责任编辑:王萍

免责声明:本文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

版权声明:作者保留权利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
了解更多元宇宙知识,结识元宇宙人脉,扫码加入元宇宙行业生态社群。

联系编辑

微信二维码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