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5 年 10 月 13 日,智能交通与 AI 基础设施企业蘑菇车联宣布了一项重要人事任命:前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正式加盟,出任公司总裁一职,这也是蘑菇车联首位总裁,将全面负责 AI 业务的战略规划落地与商业化布局。蘑菇车联创始人兼 CEO 朱磊在内部公开信中提到,付强的加入将为公司注入强大动能,推动技术优势向市场胜势转化。
付强在智能出行领域拥有十余年积累,其职业经历贯穿了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。2014 年他加入快的打车,参与开拓北京、天津市场,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后,先后负责代驾、专车等多个核心业务。他曾带领团队让滴滴代驾业务上线百天内覆盖 200 个城市,注册司机超 150 万,单日订单峰值突破 50 万。之后担任滴滴网约车公司 CEO 期间,他参与了安全体系与司机服务体系的搭建,后来又掌舵城市运输与服务事业群,统筹两轮车、货运等多业务线的整合运营。这段经历让他在规模化运营、跨资源整合与商业化闭环搭建上积累了实战经验,而这些正是技术型企业向市场突破时所需的能力。
蘑菇车联选择此时引入付强,与其自身发展阶段密切相关。这家成立于 2017 年的企业,长期聚焦 “AI 网络 + 自动驾驶” 双引擎战略,依托自研的 MogoMind 大模型构建物理世界的实时 AI 网络。在技术落地方面,已形成不少标杆案例:2023 年成都大运会期间,其自动驾驶巴士作为官方服务提供商累计服务近万人次,成为 “科技大运” 的亮点;2025 年 10 月,还联合比亚迪中标新加坡首个 L4 级自动驾驶巴士官方试点项目,实现中国自动驾驶方案在海外高等级巴士项目的首次落地。国内市场上,从北京顺义的首个 5G 商用智慧交通道路,到湖南衡阳的城市级项目,再到与中交投资、东风悦享等企业的战略合作,蘑菇车联已在 10 余个省份积累了 200 万公里安全行驶里程,2023 年时估值已达 30 亿美元。
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,仍是蘑菇车联需要突破的课题。当前车路协同行业正处于政策赋能与场景拓展的关键期,中国将其纳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,多地开展 “双智城市” 试点,但商业化落地仍需解决场景标准化、盈利模式清晰化等问题。付强的加入,被外界视为蘑菇车联发力商业化的明确信号 —— 他在滴滴主导多业务从 0 到 1 再到规模化的经验,以及对出行市场生态的理解,有望帮助企业打通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。
朱磊在公开信中特别强调,希望借助付强的经验加速 AI 技术在各类场景的落地成效。目前蘑菇车联的业务已覆盖城市交通、智慧环卫、园区接驳等多个场景,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试点项目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化产品,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,将是付强面临的核心任务。而他过往在滴滴处理多业务协同、应对政策监管与市场竞争的经历,或许能为蘑菇车联提供新的解题思路。
从行业视角看,这场人事变动也折射出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:技术积累阶段逐渐转向 “技术 + 运营” 的综合竞争。随着华为、百度等巨头纷纷布局车路云一体化,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需要更精准的市场判断与运营能力才能突围。蘑菇车联引入付强的动作,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。
对于付强而言,这也是一次新的跨越。从网约车、货运等相对成熟的出行领域,转向自动驾驶与 AI 基础设施的商业化探索,既面临技术场景适配的挑战,也承载着行业创新的可能性。而蘑菇车联能否在这次 “技术 + 经验” 的结合中实现突破,还有待时间检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