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立仅一年的 AI 初创公司 Reflection AI 今日引爆资本市场:这家由前 DeepMind 核心成员创办的企业宣布完成 20 亿美元融资,估值飙升至 80 亿美元,较 7 个月前 A 轮融资的 5.45 亿美元实现 15 倍增长。


英伟达以 8 亿美元领投,红杉资本、谷歌前 CEO 施密特、花旗银行等 20 余家机构跟投,一场围绕开源 AI 技术主权的争夺战正式打响。

「DeepMind 双星」掌舵,团队藏着 AlphaGo 基因
Reflection AI 的爆发式增长背后,是星光熠熠的创始团队。CEO 米沙・拉斯金(Misha Laskin)曾主导 DeepMind 旗舰模型 Gemini 的奖励建模核心工作,联合创始人约 annis・安东诺格鲁(Ioannis Antonoglou)更是 2016 年击败李世石的 AlphaGo 团队核心成员。目前 60 人的团队中,超 80% 来自 DeepMind、OpenAI 等顶级实验室,曾深度参与 PaLM、AlphaCode、ChatGPT 等里程碑项目。
“我们团队最擅长的,是把前沿理论转化为产业级能力。” 拉斯金在融资发布会上直言,这种 “从科研到落地” 的经验,正是他们对标中国开源巨头 DeepSeek 的底气。
英伟达深度绑定:算力 + 渠道的双重护航
此次融资最引人瞩目的,是英伟达的 “全链条加持”。除领投 8 亿美元外,双方还达成类似 “DeepMind - 谷歌” 的战略绑定:英伟达将优先供应最新一代 AI 加速器,解决中小 AI 企业最头疼的算力短缺问题;联合优化 “模型 - RL 算法 - 硬件” 全栈效率,预计可实现 “数量级成本节约”;更通过英伟达 AI Enterprise 生态,将 Reflection 的模型嵌入戴尔等企业级渠道,快速触达金融、制造等 regulated 行业客户。
“这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,而是押注开源 AI 的未来版图。” 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内部邮件中表示,此举与向 OpenAI 承诺 1000 亿美元闭源投资形成互补,确保在技术路线分化中占据主动。
对标 DeepSeek:瞄准美国开源市场空白
拉斯金多次强调,Reflection 的核心使命是填补 “美国版 DeepSeek” 的市场空白。数据显示,2025 年 LMArena 榜单前 30 名开源模型中,阿里通义、DeepSeek R1 等中国模型占比超 60%,但美国金融、医疗等行业因数据安全顾虑,无法直接采用中国模型,形成显著供需错配。
为此,Reflection 推出代号 “Asimov” 的代码研究 Agent,采用 “大推理器 + 小检索器” 多代理架构:分布式检索代理可并行处理代码、文档等多源数据,突破传统 RAG 的上下文限制;集中式推理代理通过强化学习(RL)优化长周期决策,在大型开源项目维护者盲测中,以 82% 偏好率击败 Cursor Ask,63% 偏好率领先 Claude Code 4.0。相较于 DeepSeek R1 侧重代码生成效率,Asimov 新增 “机构记忆系统”“版本追踪” 等企业级功能,更适配复杂组织需求。
开源 VS 闭源:资本押注决战时刻
此次融资凸显 AI 行业投资逻辑的转变:全球 AI 基础模型融资今年已达 719 亿美元,较去年翻倍,资本开始从闭源巨头向开源赛道分流。红杉资本投资人 Stephanie Zhan 直言 “现在是 AI 决战时刻”,而 Reflection 的 80 亿估值,本质是对 “开源 + 顶尖团队 + 硬件绑定” 模式的认可。
但争议同样存在。开源 AI 的安全风险引发担忧,有专家指出,完全开放模型参数可能被用于恶意代码生成。对此拉斯金回应,将通过 “本地化部署 + 合规审计插件” 平衡开放与安全,目前已有花旗银行等 3 家金融机构签订试点协议。
明年将推万亿 token 级模型
据透露,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算力扩张和团队扩招,计划 2026 年发布 “十万亿 token 级” 通用语言模型,并开放 Asimov 的企业级测试。拉斯金野心勃勃:“我们要让开源 AI 不仅能对标闭源模型,更能成为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替代者。”
行业分析师认为,Reflection 的崛起标志着全球 AI 竞争进入 “开源主权战” 新阶段,其与 DeepSeek 的技术对决,或将重塑未来三年的产业格局。

免责声明:本文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

版权声明:作者保留权利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
了解更多元宇宙知识,结识元宇宙人脉,扫码加入元宇宙行业生态社群。

联系编辑

微信二维码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