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 / 智沅 像素
审核/智枢

图片来源:网络

英伟达将在美国本土生产 AI 超级计算机


英伟达发布新闻称,正在与制造伙伴合作,设计并建造工厂,将首次完全在美国生产英伟达 AI 超级计算机。英伟达计划通过与台积电、富士康、纬创等企业合作,在美国生产价值高达 50000 亿美元的 AI 基础设施,预计未来几年将建成数十个 “吉瓦级 AI 工厂”

4.16插图7.png

OpenAI推出GPT-4.1系列模型

OpenAI于4月16日发布GPT-4.1系列模型,支持百万token上下文处理,代码生成速度提升40%,并在多模态推理任务中全面超越前代。


该模型已应用于医疗诊断领域,对罕见病分析的准确率显著提升。同时,OpenAI宣布完成400亿美元融资,估值突破1.2万亿美元,创全球AI企业估值新高。


资金将用于可控核聚变能源研发,目标是为AI算力中心提供零碳电力支持,其位于加州的核聚变实验堆预计2030年商业化供电。此外,OpenAI计划在2025年7月14日停止通过API提供GPT-4.5服务,引发开发者对模型迭代的关注。


AI顾问年薪突破11万美元


领英2025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AI顾问以平均年薪11.35万美元成为美国最抢手职位,需求增速达30%。企业招聘中,10%的岗位在2000年时尚未存在(如可持续发展经理、AI训练师)。


亚太地区83%的知识工作者已使用生成式AI工具,非技术岗位(如HR、销售)通过AI提升软技能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5倍。领英建议企业将AI技能纳入高管领导力评估体系

4.16插图1.png

Meta技术引发争议


Meta 近来深陷舆论漩涡,旗下 Llama-4-Maverick 模型在行业基准测试里名次大幅下滑,引发诸多质疑。经研究剖析,该模型一味盲目扩充参数规模,却忽视了能耗效率的平衡。

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,它单次推理所消耗的能源竟然高出了 40%。如此高能耗的表现,让其商业化之路布满阴霾,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
而图灵奖获得者 Yann LeCun 针对当前 AI 发展的瓶颈,提出了全新见解,认为下一代 AI 应当朝着“预测世界模型”方向转型,着重挖掘非生成式架构蕴含的巨大潜力。


亚马逊发布多语言语音模型 Nova Sonic

亚马逊发布多语言语音模型 Nova Sonic,可原生处理语音并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。官方表示,Nova Sonic 在速度、语音识别以及对话质量等关键指标的基准测试中,表现可与 OpenAI 和谷歌的前沿语音模型相媲美。


在多语种测试中,Nova Sonic 表现优于 GPT-4o,平均感知延迟为 1.09 秒,速度更快;在语音识别错误率方面表现也更好,能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。此外,该模型的推理成本降低了 80%,性价比更高。

4.16插图2.png


微软用 AI “重制”《雷神之锤 2》遭差评


近日微软放出由 AI 生成画面并运行的《雷神之锤 2》试玩,游戏体验糟糕,存在分辨率低、帧率低、输入延迟大、画面模糊、Bug 众多等问题,遭到玩家和媒体的一致差评,但 AI 模型能在输出游戏画面的同时输出正确的手柄指令,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游戏。


微软的AI版《雷神之锤2》虽是一场技术翻车,却为行业敲响警钟:生成式AI在游戏领域的应用需以实用性与用户体验为核心,而非仅作为营销噱头。未来,AI更可能作为“增强工具”辅助开发者,而非取代人类创造力


韩国 Upstage 公司计划全球扩张


据韩联社今日报道,韩国初创公司 Upstage 表示计划凭借高性能人工智能模型进入全球市场,以提高日常商业运营的生产力。


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金成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了 Document Parse(DP)和 Solar 这两个关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,DP 在准确性和速度上优于亚马逊网络服务、谷歌、微软等公司的人工智能光学字符识别工具。


Upstage 计划在 6 月推出整合 DP 和 Solar 的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以及新的推理人工智能模型,并已参与为泰语创建大型语言模型的联合项目,其美国子公司正与标准普尔 500 指数成分股中的几家保险公司洽谈实施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,日本办公室也已开业。

4.16插图3.png


OpenAI 收购伦敦初创公司 Context.ai


今日消息,总部位于伦敦的 AI 新锐企业 Context.ai 正式官宣,其团队即将整体并入 OpenAI。Context.ai 成立于 2023 年,由两位谷歌前员工一手创办,其中 Henry Scott - Green 担任首席执行官,Alex Gamble 出任首席技术官。

自创立以来,Context.ai 在 AI 领域崭露头角,尤其在模型评估与分析板块成果颇丰。此番加入 OpenAI,预计将为 OpenAI 注入全新技术活力,进一步夯实其在模型评估与分析方面的实力,助力 OpenAI 在复杂且竞争激烈的 AI 赛道中,持续保持领先优势,为后续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筑牢根基。


特斯拉无监督 FSD 测试突破 5 万英里


特斯拉官方重磅宣布,其全力研发的“无监督”全自动驾驶(FSD)系统,累计测试里程已突破 5 万英里(约 8 万公里)。全程没有任何人工干预,车辆完全依靠自身搭载的 AI 智能系统独立完成驾驶任务 。

这一阶段的测试主要聚焦于工厂内部场景,新款 Model Y 和 Cybertruck 成为 “先锋”,实现了从生产线到交付停车场的自动化行驶。在工厂复杂的环境中,它们要面对频繁出现的交通标志、忙碌的工厂建设作业、往来穿梭的行人,还有各类机械化运输车辆,然而搭载最新 AI4.0 硬件的它们,借助先进的 AI 算法与强大的算力,成功应对了这些复杂路况。

4.16插图4.png


1X Robotics机器人直播“打工”,逼近家庭场景


挪威公司1X Robotics的Neo机器人通过TikTok直播完成叠衣服、拧瓶盖等任务,其基于视觉的实时路径规划算法准确率达92%。Unitary公司的“拳击对战”机器人则展示机械臂力量控制精度(误差<0.1牛顿),引发“人机协作”伦理讨论。分析师预测,2025年非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。

4.16插图5.png

AI生成图像


免责声明: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存在问题或其他任何异议,欢迎联系。


免责声明:本文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

版权声明:作者保留权利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
了解更多元宇宙知识,结识元宇宙人脉,扫码加入元宇宙行业生态社群。

联系编辑

微信二维码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