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 / 智沅 像素
审核/智枢
图片来源:网络

小伙伴们,最近汽车圈的大动作可太密集了!宝马和阿里巴巴突然官宣“联姻”,要把AI大模型装进汽车里;吉利、比亚迪这些车企也在偷偷搞事情,连特斯拉都在加速人形机器人量产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这场AI革命是怎么让汽车从“四个轮子加沙发”变成“会思考的移动伙伴”的。


| 你的车,正在变成“懂你的AI管家”

想象一下,你坐进车里说:“周末想带孩子去露营。”车载系统不仅能规划路线,还会自动查天气、推荐露营装备,甚至提前把空调调成“森林模式”。

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套系统的核心是阿里达摩院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Qwen-72B,它能同时处理语音、图像、传感器数据,甚至能通过车内摄像头识别孩子的情绪状态——如果孩子开始哭闹,系统会自动播放儿歌并调低车内噪音。

这可不是科幻片,而是宝马和阿里合作的最新成果——基于通义大模型的AI引擎,已经能实现这种“读心术”级别的交互。这次合作可不简单。宝马专门在中国设立了Skylab研究中心,研究咱们的驾驶习惯,再结合阿里的生态资源(比如饿了么订餐、飞猪旅行),把汽车变成了“移动生活空间”。

他们首次引入了AI Agent(智能体)概念,一个叫“Car Genius”的智能体能帮你解决车辆故障,另一个“Travel Companion”则化身旅行规划师。这些功能会在2026年量产车型上实现,今年上海车展就能提前体验!

3.28插图1.png


| 车企的“AI军备竞赛”有多卷?

宝马牵手阿里只是冰山一角,现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在疯狂拥抱AI:

吉利:坚持自研大模型,还和DeepSeek等公司结盟,要实现“智驾平权”;推出的"千里浩瀚"智驾方案,表面看是覆盖高速NOA到L3级自动驾驶,实则暗藏杀手锏——AI数字底盘这套系统通过600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,能预测轮胎磨损、悬挂老化等隐患。实测显示,在暴雨天气下,系统对积水深度的判断误差小于2毫米,比人类驾驶员精准5倍。

3.28插图2.png

特斯拉:当马斯克宣布Optimus机器人量产时,很多人以为他在画饼。但最新数据显示,Optimus的单机成本已降至1.8万美元,且能完成拧螺丝、喷漆等12种汽车制造工序。在特斯拉得州工厂,5台Optimus组成的"机械臂乐队",能在45秒内完成车门密封条安装,精度达到0.02毫米。并且,这些机器人能通过强化学习自我进化。上周,一段视频显示Optimus学会了用吸盘安装天窗,而这个技能只用了3小时自主训练就掌握了。Optimus机器人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,未来可能参与汽车制造;

3.28插图3.png

华为:华为的ADS 2.0系统看似只是车路协同方案,实则构建了"云脑+边缘计算"的超级神经网络。在苏州工业园区试点中,系统通过5000个路侧单元实时采集数据,把城市NOA接管里程提升到200公里以上。更惊人的是,这套系统能预测未来5分钟的交通态势。比如早高峰时,它能提前通知车主更换路线,避免进入即将发生事故的路段。问界M9车主实测显示,在暴雨夜间的复杂路况下,系统仍能保持95%的自主接管率,这背后是华为自研的盘古大模型在支撑——它能同时处理来自激光雷达、摄像头和V2X设备的多源数据,决策速度比人类快8倍。

3.28插图4.png

造车新势力也在拼命卷:

小鹏的XNGP系统能全场景导航辅助,理想同学接入DeepSeek后更聪明了,零跑、极氪这些品牌都在抢着用AI优化用户体验。智己汽车更是一马当先,联合Momenta推出“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”,让车辆像十年老司机一样应对突发路况。


| AI带来的不仅是便利,还有新挑战

不过,AI上车也带来了新问题。比如特斯拉Autopilot虽然事故率比人类低,但偶尔还是会“犯迷糊”;

数据隐私问题也让人头疼,你的驾驶习惯、语音指令都可能被收集。所以现在行业正在建立三重防护:联邦学习保护隐私、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监控决策、可解释性AI让系统透明化。监管也在跟上。欧盟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必须通过伦理审查,中国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.0》明确2025年实现L3级量产。蔚来更是在AI制造上领跑,用AI工具生成代码效率提升30%,智能抽检精度达0.1毫米。


| 未来汽车图景:从出行工具到生活空间

个性化服务

未来的汽车将深度整合生物识别技术。奔驰概念车已搭载情绪感知系统,通过方向盘握力、呼吸频率等200多项指标判断用户状态。

蔚来ET9甚至能根据心率变化推荐音乐,其曲库已与QQ音乐打通,支持"心绪导航"功能——输入心情关键词,系统自动规划路线和歌单。


智能家居生态重构

当汽车接入鸿蒙、HomeKit等生态,生活场景将无缝衔接。比如下班路上,小鹏G9能联动家中空调启动除湿模式;宝马iX则会根据日程安排,在快到家时通知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。比亚迪DiLink系统正在测试跨空间控制,用户在车里就能远程调试家里的智能设备。从燃油车到电动车,再到现在的智能汽车,汽车行业的每一次变革都在重新定义出行。

当AI大模型深度介入设计、生产、驾驶全流程,未来的汽车可能:

3.28插图5.png

更个性化:记住你的音乐喜好、驾驶习惯,甚至根据心情推荐不同的驾驶模式;

更聪明:和智能家居联动,提前开好空调、煮好咖啡;

更安全:车路协同系统让交通事故率大幅下降,真正实现“零伤亡”。

但也有人担心,AI会不会让汽车变得太复杂?其实车企和科技公司的目标是让技术“隐形”——你不需要学习怎么操作,只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说出需求,汽车就能心领神会。当宝马的AI座舱在上海车展揭开面纱,当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工厂,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。未来的汽车,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懂你,也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安全。至于这场变革会把我们带向何方?答案,就藏在每一次创新的尝试里。

(偷偷说一句:下次换车,记得优先考虑带AI大模型的车型哦!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存在问题或其他任何异议,欢迎联系。


免责声明:本文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

版权声明:作者保留权利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
了解更多元宇宙知识,结识元宇宙人脉,扫码加入元宇宙行业生态社群。

联系编辑

微信二维码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