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 / 智沅 像素
审核/智枢
图片来源:网络


国家数据局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5 年我国日均 Token 消耗量已突破 10 万亿级,相当于每秒钟有 3000 个西湖的数据量被处理。这背后,是中国正以 “东数西算” 为支点,构建起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 “数字新动脉”。

4.3插图1.png


|国家数据局放大招:给AI装上“中国芯”

国家数据局的“人工智能+”三年行动计划,在长三角、珠三角试点“AI+智能制造”示范工厂2025(启动年)已完成首批行业数据集建设:

数据筑基:到2025年底,建成覆盖100个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库,医疗、交通、制造等领域全面覆盖。

算力集结:今年底实现60%新增算力向西部枢纽节点聚集,用绿电打造“零碳AI”。

生态重构:华为昇腾、百度文心等国产芯片市场份额要突破50%,打破英伟达垄断。

最硬核动作:湖北省率先发布10个行业级数据集,包括:

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3D牙体数据集(精度达0.01毫米,全球首个)

传神语联的多语种语料库(覆盖128种方言,AI翻译准确率提升40%)

公路运费贷数据集(让物流企业贷款审批从3天缩到10分钟)。

划重点:这些数据集就像AI的“营养餐”,以前训练大模型要喂“洋快餐”,现在终于能吃上“中式营养餐”了!


|华为昇腾6倍增长:一场逆袭的科技史诗

当美国还在卡脖子时,华为用昇腾910B芯片打了个漂亮仗:

4.3插图2.png

算力怪兽:单卡算力384TFLOPS,是英伟达A100的1.2倍,训练千亿模型成本直降60%。

效率革命:MindSpore框架让大模型训练速度飙升15%,某车企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周期从3个月砍到18天。

生态霸权:适配16家国产芯片企业,开发者超665万,政务云市场份额冲到35%

芜湖智算中心的实战表现更惊人:

40天无中断训练:创下行业纪录(国际平均仅2.8天)。

故障恢复10分钟:集群崩溃时,10分钟内自动切换备用节点,比人类眨眼还快。

千亿级模型驯服:成功训练出参数规模达1.8万亿的盘古气象大模型,预测台风路径精度提升30%。


|算力枢纽暗战:西部绿电改写全球格局

数据如同数字经济的 “石油”,而算力则是提炼 “石油” 的 “炼油厂”。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,到 2025 年底,60% 以上的新增算力将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,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超 80%。

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正在上演能源革命

4.3插图3.png

绿电密码:贵州贵安、内蒙古乌兰察布、安徽芜湖三大枢纽,用风电+光伏供电,PUE值压到1.15(国际顶尖水平)。

成本杀手:西部电价0.3元/度,比东部便宜60%,训练成本直降上亿元。

超算航母:华为云在芜湖部署的昇腾集群,算力密度达384TFLOPS,相当于把2000台顶级GPU塞进一个机房。


企业级应用爆发:

金融:中信银行用昇腾AI风控系统,日均拦截诈骗交易1.2亿笔。

制造:三一重工预测设备故障准确率98%,维修成本省下千万。

农业:北大荒集团用卫星+AI监测农田,亩产提升15%。


|未来图景:从 “算力大国” 到 “智能强国”

当毕节移动机房的国产信创智能算力一体机开始处理政务工单时,一场更深层的变革正在发生。

国家数据局透露,2025 年我国数据流通交易量同比增长 30%,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。

在政策推动下,“东数西算” 工程将催生出万亿级产业链,涵盖算力基建、绿色能源、光通信等四大领域。


但挑战同样严峻:东西部网络时延仍需降低,绿色算力的技术标准亟待统一,中小城市的算力覆盖仍需加强。

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所言:“算力的竞争,本质上是人才与创新的竞争。” 在这场数字革命中,中国不仅要构建 “数字新动脉”,更要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“数字生态”。

免责声明: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存在问题或其他任何异议,欢迎联系。



免责声明:本文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

版权声明:作者保留权利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米塔之家立场。
了解更多元宇宙知识,结识元宇宙人脉,扫码加入元宇宙行业生态社群。

联系编辑

微信二维码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